找到相关内容452篇,用时18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东晋儒玄佛道诸家学说的消长交融

    反对王弼、何晏的 贵无 之说,表面上虽然是玄学内部关于本源 有 、 无 之争,而实在目的却是为了恢复儒学中的名教,要用儒家的济世之学去重建封建统治秩序。  在儒家经典中,《周易》、《论语》自始至终都受到...西晋皇甫谧所造。尽管仍有学者提出异议,但由于新《尚书》已成为今天《十三经注疏》定本,争论的价值似乎已不大了。  在其他儒家经典方面,东晋时期的注释工作亦出现了好势头:孙毓著《诗同异评》10卷,评毛公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2470716.html
  • 夷夏之辨与三教关系

    出现的。   非常明显,秦汉以后的民族观已经较为开放,它是基于汉民族的主体地位来建构的,保留了相当程度的民族歧视的成分在内。成书于西汉中后期的儒家经典《礼记》中的一段话就很能说明问题:   凡居民材...方面也尽力避免与儒家的争论,而是通过儒家经典上的论据尽力调和双方的矛盾。中唐以后的韩愈在向宪宗皇帝的上书中,直斥佛教为“夷狄之一法”,认为“佛本夷狄之人,与中国言语不通,衣服殊制,口不言先王之法言,身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2078568.html
  • 经典与诠释——论朱熹的诠释思想

    ,也将此作为解经的训条,更不必说陆王心学家们了。这一解释观念的直接后果,就是为对经典的理解与解释向着多元发展提供了依据。正是在这一观念的推动下,王弼得以用道家的思想解释儒家经典,强调以无为本、以无为...必须进入对作者原意的探索。   2、圣贤的原意   本文实际上可以作出多种解释,且各种解释也都有文字学的根据。朱熹就曾指责有些人以道家和佛家的观点来解释儒家经典,乃是以其之似以乱孔孟之实。这些人,...

    潘德荣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6554592062.html
  • 以《易》解《华严经》——李通玄对《华严经》的新诠释

    《易》,又称《易经》、《周易》,中国儒家经典之一。《华严经》全称《大方广佛华严经》,是大乘佛教的主要经典之一,也是我国隋唐时期的佛教宗派华严宗所依据的宗经。《易》与《华严经》分别作为儒佛两家的经典,...的发展。在思想文化上,唐王朝采取了三教并重的政策。儒学,仍被官方作为实行政治思想统治的主要工具。唐太宗命孔颖达撰《五经正义》,就东汉魏晋南北朝以来各派经师对儒家经典的注释,进行了总结,统一各家的说法,...

    邱高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3440756.html
  • 永明延寿易佛会通思想研究

    与《易》及儒家经书的关系和各自作用,智顗做过专门概括,明确地说:“一切世间外道经书,皆是佛说”。[5] 这里说的是“一切世间外道经书”,但从上下文意看主要指儒家经典。智顗说:   深知世法即是佛法,...,则一切果报不由修得。[24]   延寿在《宗镜录》中又进一步发挥,根据易学等有关思想内容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影响,对以儒家经典为主的“一切世间经书”的重要性进行论证:   若周孔经籍,治法、礼法、兵法...

    王仲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3841479.html
  •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佛的孝道之争

    [3](《理惑论》第九、十章)。这里对佛教的质疑全是针对沙门的形貌和事迹而发。儒家在辩难过程中,把儒家经典中的说法当作论辩双方都得承认并遵守的天经地义、不言自明的公理,以之来做为衡量孝与不孝的标准。它...的轮回报应观念与儒家的鬼神观念等同起来,使前者更容易被接受。又有人以《孝经》来证明儒家经典中早就有佛教因果报应思想:“《孝经》云:生则亲安之,祭则鬼享之。虽未显论三世,其旨已著。”[3](卷10)“《...

    陈一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04642239.html
  • 宋元时期佛儒交融思想探微

    “中庸”乃儒家经典之名,又向来  被视为儒家之思想和传统术语,故有人问智圆:“中庸之义,其出于儒  家者流,子浮图子也,安剽窃而称之耶?”此谓你是佛教徒,怎么剽窃  儒家语以自号呢?智圆签曰:  ...他独览自学儒家经典,乃至  于对“周、孔、荀、孟”之书,往往“行披坐拥”(注 9)“虽无师之训  教,无友之嗟  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  (注 8)《续藏经》第一辑,第二编,第六套,第一册卷...

    赖永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283243766.html
  • 唐代弥勒信仰与政治关系的一侧面

    政权的恶名 ,赋予新地位合理的名目,以便于向民众宣传。因为在中国 传统的社会向来以儒家经典为政治思想的主流,而儒家经典 不许妇人与闻国政,因此武后革唐为 ...

    汪 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41846000.html
  • 雍正为何总是“临难拜佛”

    ”与“治统”合一的代表,就非康熙皇帝莫属了。康熙在位时间,致力勤奋于究理儒家经典,当朝施政不问钜细,恒以百姓生计为怀,早年实行“轻徭薄赋”政策,吏治清明,个性又谦德逊让,坚辞臣民对其“封禅”,“立碑”...儒家经典来搏得士大夫们的钦仰,雍正介入佛教事务不只挟著君威,他也一再运用禅宗自身的传统和修行的功力来证明:他佛学造诣的优越不输于高僧大德。到了晚年,雍正确实竭尽帝王之力,为振兴佛教而努力,但是在佛教...

    王俊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21155994.html
  • 紫柏大师的“文字禅”理论及其实践

    地位。  对文字禅的重视还会导致对儒家经典义理的融合心态。融会三教是宋明时代中国思想 发展的趋势,紫柏以一“心”范围三教。他说:“若于相宗精了,即一切外书,亦总是 佛法,故古人云:若人识得心,大地无寸土...总体特色是它的融合性与智识化,前者突出表现在佛教僧侣对世法的兴趣与 参与,后者一方面既体现在大量佛教经论与儒家经典的重新被注疏与编撰;另一方面也 体现在唯识宗的被挖掘、整理以及文字禅的高扬。紫柏在这两个...

    戴继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74458357.html